條紋小䰾

Puntius semifasciolatus   (Günther, 1868)

nolvadex without prescription

魚類名稱
學名 漢語 條紋小䰾
英語 Chinese barb
拉丁語 Puntius semifasciolatus  (Günther, 1868)
俗名 漢語 花鯽、七間鯽、七星魚、條紋二鬚䰾、五線無鬚䰾
英語 Chinese barb, China barb, Chinese half-striped barb, Green barb
  「每周一魚」欄目第十三周要介紹的,是淡水魚最大類群「骨鰾超目(Ostariophysi)」中,屬於「耳鰾系(Otophysi)」之「鯉形目(Cypriniformes)」下「鯉超科(Cyprinoidea)」的「䰾亞科(Barbinae)」,為一群小至中型淡水魚類。成員分布北緯35度以南的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,東南亞為分布中心。在中國總共有17屬,約102個種和亞種。

物種故事(Story of the species)

  「條紋小䰾」是在1868年,由英國動物學家京特(Albert Charles Lewis Gotthilf Günther,1830-1914)在大英博物館藏魚類目錄(Catalogue of the fishes in the British Museum)的第VII卷中,根據採自中國內陸山區的標本,以「條紋䰾(Barbus fasciolatus)」的學名首次被記載。由於京特發覺學名已被先用,於同卷後的補遺裡將其名作訂正,改為「Barbus semifasciolatus」。
  在香港,「條紋小䰾」最早由William E. Hoffmann於1937年於《嶺南科學學報》(Lingnan Science Journal)第16卷1期發表的文章《某些廣東和廣西魚類的分布記錄》(Distributional notes on some Kwangtung and Kwangsi Fishes)中,記錄了採自大嶼山山頂(Lantau Peak)的「條紋小䰾(Puntius semifasciolatus)」,為香港的新記錄。
  本種的替代名稱(replacement name)為Barbus semifasciolatus,先定同物異名(senior synonym)為「條紋二鬚䰾(Capoeta semifasciolata)」、Puntius semifasciolataPuntius semifasciolatus,次定同物異名(junior synonym)有「海南䰾(Barbus hainani)」。【註:同物異名:同一物種的不同名稱;先定同物異名:有效名稱及其以前的早期名稱;次定同物異名:有效名稱以後出現的無效名稱】
  「條紋小䰾」為小型魚,不具經濟價值,中國古文獻未見有「小䰾」的清晰記載。

生活習性(Habits)

  「條紋小䰾」是「鯉科(Cyprinidae)」裡「䰾亞科(Barbinae)」中的小型魚類,屬多年生,群居性、晝行、雜食性的原生淡水魚類。約兩`年達成熟,春天始產卵,年內可產數次,卵黏性,附於水草及沙石等各類底質上。孵化後的幼魚與稚魚散布於有水草及挺水植物的緩流,成魚棲息於中至底層。體表被較大型圓鱗,有一對口角鬚,體色具金屬光澤的淺至深綠,腹部淡白,各鰭略呈橙黃色,側線從鰓蓋鰓裂最上端至尾柄中部直走體側中央,雄性身型高厚,在繁殖季節的第二性徵(副性徵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)明顯,成熟者於吻及頰部長出追星,體色稍暗,鰭膜鮮橙色,雌性身體較小,腹部稍脹白,屬於兩性異型顯著的魚類。生性穩定,但受驚時迅速躲藏。

(Photo: Dee-hwa CHONG. © All rights reserved)

條紋小䰾的生境

地理分布(Geographic distribution)

  「小䰾屬」只分布於亞洲西部印度、斯里蘭卡及巴基斯坦,印支半島,中國青藏高原以南,全球約有136個種。中國除了「條紋小䰾」,還有「斑尾小䰾(Puntius sophore)」、「異斑小䰾(Puntius ticto)」、及「疏斑小䰾(Puntius paucimaculatus)」一共4種。分布於全港大小河溪及水庫淺水域等緩流和靜水環境。

文化資料(Cultural information)

  「條紋小䰾」食用價值低,多見於內地魚塘及水田,也常混集於小魚中成為河鮮小點,香港多混於餵飼肉食性觀賞動物的雜魚。體色鮮艷,容易飼養,受廣大水族愛好入門者所愛,對水質要求並不高,性情穩定,適宜數尾同缸飼養,繁殖時因會捕食卵與幼魚,產卵後需將親魚從缸移走。在野外河溪中觀察時,漫游水底的魚群被陽光照耀如綠寶石,非常壯觀。

生態檔案(Ecological file)

  「條紋小䰾」在香港無疑屬野生種群,廣泛棲息於山區中至低地下游一帶的河溪、水田及魚塘。這長不到10厘米的小魚,在本地各流動或幾乎靜止的淡水域生活,因數量多,雜食性,在濕地生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位置,可稱為「中游」及「下游上段」的代表性魚類。昔日於新界的水田與灌溉水道等觀察到豐富的魚群,但現因濕地填土及污染而劇減,現存群體主要在鄉郊溪流與水塘,雖然未至於需要即時採取保護措施,但牠們的數目變化卻可作為一個相當優良的環境指標;當水域局部惡化消失,待其環境整治後即可從同區引入「條紋小䰾」的群體,若存活生長良好就表示環境生態已恢復。因此,由衷希望能看見「條紋小䰾」到處閃耀,成為所有市民都熟悉的鄰居。
(資料提供:莊棣華 版權所有)
(Data provision: Dee-hwa CHONG. © All rights reserved)